河北两医生过度使用呼吸机致患者死亡,医疗责任与伦理的深刻反思

访客 经验 2024-08-05 87 0

医疗悲剧:河北两医生过度使用呼吸机引发的生命之痛

在医疗领域,每一次医疗事故都是对生命尊严的严峻挑战,也是对医疗体系的一次深刻拷问,河北邯郸发生的一起医疗悲剧再次触动了社会的敏感神经——两名医生因过度使用呼吸机导致一名患者不幸身亡,这一事件不仅让逝者家属悲痛欲绝,也引发了公众对医疗安全与医生职业道德的广泛讨论。

事件回顾

2020年6月,年近九旬的患者张静华因发热被送入邯郸市第一医院老年病二科接受治疗,初步诊断为重症肺炎、Ⅰ型呼吸衰竭等症状,随后,她转入呼吸二科接受进一步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张静华的生命轨迹却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悲剧。

据患者家属孙树森回忆,当年7月3日,张静华出现“心动过速”等症状,呼吸二科医护人员为其使用了有创呼吸机,令人不解的是,当天张静华的血氧饱和度多次检测均在96%至99%之间,并未出现明显的呼吸衰竭迹象,孙树森质疑,为何在患者并未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下,医院会采取如此激进的治疗手段。

河北两医生过度使用呼吸机致患者死亡,医疗责任与伦理的深刻反思

更令家属难以接受的是,张静华在初次使用呼吸机两三天后,因无法忍受噪音而自行拽掉了呼吸机,随后的10天里,她的痰液检查均未发现真菌感染,到了7月15日,当张静华的血氧饱和度再次显示正常时,医护人员却再次为她进行了“经鼻气管插管,接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家属表示,当时医生给出的理由是“用呼吸机养养肺”,但这一解释在事后被证明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误导。

医疗过错的司法认定

随着张静华的病情急剧恶化,并最终因继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真菌感染导致重症肺炎、脏器功能衰竭而离世,家属决定通过法律途径为逝者讨回公道,2023年7月,孙树森向法院起诉邯郸市第一医院,要求追究其医疗过错的法律责任。

经过司法鉴定机构的严格鉴定,法院认定邯郸市第一医院对张静华的诊疗行为存在明显过错,该过错与张静华长时间气道开放、使用呼吸机后继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真菌感染,最终导致其死亡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基于此,邯郸市丛台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定医院承担70%的赔偿责任,赔偿金额达23万余元,原告上诉后,邯郸中院在二审中进一步认定医院在使用呼吸机前未履行告知义务,也未取得患者及近亲属的书面同意,最终判决医院承担80%的赔偿责任,赔偿金额增至26万余元。

医生责任与医疗伦理的缺失

在这起医疗悲剧中,邯郸市第一医院呼吸二科主任郭瑞霞和主治医师闫秀萍因未遵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被邯郸市卫健委吊销了医师执业证书,这一处罚决定不仅是对两名医生个人行为的严厉谴责,更是对整个医疗行业的一次警示。

医疗行为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任何疏忽和不当操作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在这起事件中,两名医生未能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过度依赖呼吸机这一治疗手段,忽视了患者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的复杂性,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不仅是技术水平的欠缺,更是职业道德和医疗伦理的严重缺失。

反思与展望

这起医疗悲剧再次提醒我们,医疗安全是医疗工作的生命线,必须时刻绷紧这根弦,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熟练掌握各项医疗技术和操作规范;还应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和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过程中的不当行为。

医生作为医疗行为的直接执行者,更应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时,应坚持科学、严谨、负责的态度,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确保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我们期待这起医疗悲剧能够成为推动医疗体系改革和完善的重要契机,通过加强医疗监管、提升医疗质量、强化医德医风建设等措施,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可靠、和谐的医疗环境,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访客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