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火车站广场花坛不让坐?当地致歉背后的深思

访客 热点 2024-09-01 79 0

西安火车站花坛“禁坐令”:致歉之后,服务升级与理念反思

在8月30日,一段关于西安火车站南广场花坛边不让乘客休息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视频中,乘客张先生因在花坛边稍作休息而被工作人员制止,理由竟是“影响市容”和“担心破坏绿化”,这一事件不仅让乘客感到困惑和不满,也引发了公众对于火车站服务理念和公共空间管理方式的深刻思考。

事件回顾:花坛边的“禁坐令”

张先生在视频中描述了自己在火车站广场的遭遇,他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在火车站南广场寻找一个可以稍作休息的地方,看到花坛边的大理石台阶看似舒适,便决定坐下等待火车,这一行为却遭到了工作人员的严厉制止,工作人员以“有标识不让坐”为由,坚称花坛边不能坐人,理由是会影响市容和担心有人破坏绿化,张先生对此表示不解,并质疑工作人员的说法,但最终还是被要求离开。

当地致歉:服务意识的觉醒

事件曝光后,西安火车站地区管委会迅速作出反应,向公众致歉并承诺改进服务,管委会副主任宋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工作人员在劝导旅客过程中存在语言生硬、缺乏耐心等问题,对此深表歉意,管委会承诺将在站前广场增加休息座椅,完善设施,以更好地满足旅客的休息需求,还将在花坛周边设置旅客休息区域引导标识,方便旅客寻找休息座椅。

西安火车站广场花坛不让坐?当地致歉背后的深思

这一致歉和承诺无疑是对公众关切的积极回应,也体现了当地管理部门服务意识的觉醒,事件背后所反映出的管理理念和公共空间利用方式的问题,却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

管理理念的偏差:从“俯视”到“平视”

西安火车站花坛“禁坐令”的出台,表面上看似是为了维护市容和绿化,实则反映了管理者在公共空间利用上的“俯视”思维,他们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审视旅客的需求,忽视了旅客作为公共空间使用者的基本权利,这种思维方式不仅缺乏同理心,也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在火车站这样的公共场所,旅客的休息需求是基本且合理的,他们拖着沉重的行李,经过长途跋涉,来到火车站等待列车,需要一个可以稍作休息的地方,花坛边的“禁坐令”却让他们连这个小小的愿望都无法实现,这不仅是对旅客需求的漠视,也是对公共空间利用方式的误解。

公共空间的合理利用:平衡与共赢

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用方式直接关系到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形象,在火车站这样的公共场所,如何合理利用公共空间,既满足旅客的休息需求,又保护市容和绿化,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管理者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旅客的需求放在首位,在火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应该设置足够的休息座椅和设施,方便旅客休息和等待,可以通过设置引导标识和提示语等方式,引导旅客文明使用公共空间。

管理者应该注重公共空间的平衡利用,在保护市容和绿化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旅客的休息需求,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公共空间布局、设置绿化隔离带等方式,既保护绿化又满足休息需求,还可以加强公共空间的监管和维护力度,确保公共设施的完好和整洁。

管理者应该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通过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和管理措施,也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的文明素质和公共意识,共同营造和谐、有序、文明的公共空间环境。

致歉之后,更需行动与反思

西安火车站地区管委会的致歉和承诺是对公众关切的积极回应,也是服务意识觉醒的体现,致歉之后更需行动与反思,管理者应该以此为契机,全面审视和改进服务方式和管理措施,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注重公共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平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服务水平、增强人文关怀、持续做好旅客服务工作,让每一位来到西安火车站的旅客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和美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访客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