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答案
要成功开展新能源汽车销售,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找准目标客户群体。
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通过互联网营销和实体体验店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提供专业咨询和试驾服务。
同时,与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建立合作关系,了解政策支持和行业动态,寻求合作共赢的机会。
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提高用户满意度。通过持续的市场调研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销售业绩和市场份额。
其他回答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说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如今进入到了关键的转型时期。
汽车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交通工具,而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基本上都已经拥有了,可以购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的能力。但其实汽车的出现也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影响,比如燃油汽车让全世界的汽油储存量大幅度下滑。所以各国的科学家不得不在汽车能源的创新上面加大功夫进行研究,随即产生了新能源汽车。然而没想到,在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当中,唯有我国排名前列。
根据相关媒体的权威统计,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经连续7年成功霸占全球第1名。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据,要知道新能源汽车在自从进入市场之后就备受消费者的质疑。很多的人乃至现在都认为新能源汽车没有办法取代燃油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方式。可是数据能够说明一切。
尽管我们看到国外有很多出色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比如特斯拉,他们在世界范围当中拥有大量的粉丝,但是在销量上面却没有我国多。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拥有庞大的市场,而且近几年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让新能源汽车的售价得到了相应的减少。甚至很多的地区政府正在鼓励用户们选购汽车品牌当中尽量购买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够享受补贴的价格,同时还能够有优质的售后服务。
只不过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暴涨也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真正高端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却并不常见,大多数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普遍不高,基本上占据了汽车市场的中低端。虽说把汽车的门槛给拉低,但是对于提升品牌形象来说,这却不是一件好的事情。真正能够把一个汽车品牌远销国外的影响力是通过中高端汽车。好在近几年有很多的汽车品牌,也开始纷纷推出自家的豪华款新能源汽车。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更加智能和高级且绿色的新能源,汽车会慢慢出现。真正能够做到将我国自主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远销国外,让世界各国的用户们一起畅想,这才是最棒的事情。
中国新能源车销售占比多少
新能源汽车销售前景不错,但是有一定的难度。
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存在很多限制,毕竟很多三四线城市或者农村,充电桩等设备都建设的不完善,包括一些售后服务都跟不上,所以导致这些区域的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能力不足。很多车企为了打开这些区域的市场,做了很多努力,花费巨大,但效果甚微,必然也会导致产能过剩。
虽然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因为一些政策的变动,甚至是一些硬件措施的不完善,导致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厂家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
但是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跟很多国外的品牌都有很好的合作,不仅仅面向国内销售,更重要的走向世界,同时还有共享汽车、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出租车等项目的带动,产能过剩的问题也会有一个很好的解决。
纯电动
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有一部分车辆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其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
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减少,由于电厂大多建于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对人类伤害较少,而且电厂是固定不动的,集中的排放,清除各种有害排放物较容易,也已有了相关技术。
由于电力可以从多种一次能源获得,如煤、核能、水力、风力、光、热等,解除人们对石油资源日见枯竭的担心。电动汽车还可以充分利用晚间用电低谷时富余的电力充电,使发电设备日夜都能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
有关研究表明,同样的原油经过粗炼,送至电厂发电,经充入电池,再由电池驱动汽车,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经过精炼变为汽油,再经汽油机驱动汽车高,因此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正是这些优点,使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应用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热点”。
有专家认为,对于电动车而言,目前最大的障碍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价格影响了产业化的进程,与混合动力相比,电动车更需要基础设施的配套,而这不是一家企业能解决的,需要各企业联合起来与当地政府部门一起建设,才会有大规模推广的机会。
放在5年前,我肯定不会考虑买新能源汽车。”新疆乌鲁木齐市民周波对新能源汽车的最大顾虑来自“冬季焦虑”。相比燃油汽车,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续航里程“缩水”、发动不了等种种表现,的确让不少北方地区的消费者“心凉凉”。
不过,随着我国汽车市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更新迭代,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正在发生转变,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将电动车纳入优先购买选项,而这种消费趋势也影响到了“怕冷”的西北地区。
销售数据“火热”
据汽车产业信息服务平台盖世汽车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10个月,我国西北五省销售新能源汽车14.3万辆,市场渗透率为15.39%。虽然与全国平均水平25.22%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新能源汽车销售近年来在西北地区消费增势明显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政府免征新能源车购置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下,消费者越发青睐新能源汽车。2022年一季度,新疆办理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达6231辆,同比增长495.7%。仅乌鲁木齐市,2022年前5月新能源车销售达1792辆,同比增长380.43%。
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工作人员表示,2021年以来,私人充电桩安装需求大幅上升,平均每天都会收到安装工单。特别是节假日后,一天最高可接到10个安装工单。
“从填报资料,到提交申请,前后不到一周,电力公司工作人员就在我家小区地下车库完成了充电桩安装和接电。”2022年夏天,经过多方权衡比对,周波终于下决心购置了一款油电混动汽车,不仅省下近万元购置税,也体验到了新能源汽车“环保、低噪、低花销”的好处。
进入冬季以来,当地气温降至零下十多度,“在室外停车过久,的确存在续航里程打对折情况,不过,总体来看,在市区跑跑肯定够用了。”周波认为,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升级、充电效率提升、智能体验升级,再加上满足了人们对低碳出行的环保理念,身边拥有新能源汽车的车主越来越多。
“进入2022年12月,前20天我们就销售了200辆车,其中20%是混动车型。”前不久,位于乌鲁木齐市喀什东路一家汽车销售门店的销售经理夏语彤告诉记者。
另一家新能源汽车销售门店经理骆海鹏也介绍说,现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控、电池等技术和保养服务很完善,加上免征车辆购置税等优惠政策,以及方便快捷的充电桩安装等配套服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
应用潜力“看涨”
除了在私家车领域加快“渗透”,新能源汽车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公共服务领域。
寒冷的清晨,在乌鲁木齐八道湾公交停车场,公交车驾驶员李志强发动了纯电动公交车,不到5分钟,车顶的暖风系统和座椅加热系统就发挥了作用,“以前开燃油车,热车二十多分钟后,车里还是冷冰冰的,现在用不了几分钟就暖烘烘的。”他说,纯电动公交车平均每充一次电,基本能行驶200公里左右,可以满足全天运营需求。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加快建设“绿色交通城市”,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大力引进能在西北冬季低温下正常启动运行的纯电动客车、气电混合动力等新能源公交车。
记者从乌鲁木齐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截至目前,乌鲁木齐市共有公交车4523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1166辆(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074辆,纯电动汽车92辆),城市公交行业每年新增、更新的车辆中,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已达到100%。
作为我国的能源大区,新疆是国内主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地。目前,通过“适度超前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新疆正在加快推进优势电力资源转换,促进以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和燃料电池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2022年初,新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到2025年,新疆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占汽车新车销售总量比例达50%以上;私人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占比不低于40%。
仍需关注“越冬”痛点
因为看好新疆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广阔前景,不少充电桩运营企业加快在新疆布局设点步伐,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也于2021年底在乌鲁木齐开设了线下销售门店。
记者从特斯拉中国了解到,自2021年开通从西安至乌鲁木齐的“丝绸之路”充电线路与贯通甘肃、青海的“西北大环线”充电线路以来,特斯拉持续加快西北地区的充电网络建设,已构建了基础补能网络。截至目前,特斯拉仅在新疆就建设了超级充电站11座、超级充电桩45个。
在2022年9月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上,中国石油展出了“人·车·生活”综合能源补给站,向人们展示了未来更加快捷、便利的绿色出行前景。据中石油新疆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王兵介绍,公司将充分发挥现有油站地理位置优势,在城区及高速路等主要加油站增设高压直流智能充电桩,计划到“十四五”末建设100座直流快充充电站。
新能源汽车焕发出的巨大吸引力,也让新疆新能源汽车产业看到光明前景。记者近日在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驻区企业陕汽新疆汽车有限公司采访时了解到,该公司已确立了打造疆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设新能源生产基地的目标,目前已完成新能源车型生产线改造,今后将加快重卡汽车的电动化转型升级。
不过,采访中记者发现,“越冬”依然是影响受访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键问题。“老旧小区没有地下车库”“长途跋涉遇上排队充电”“极寒天打不着”等现实担忧,多少冲淡了一些人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
部分业内人士表示,车企通过提供车辆电控、电池等终身保养以及快捷响应的道路救援等服务,逐渐赢得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品质的信心。同时,随着各地对老旧小区进行适配化改造、加大建设共享充电设施、升级变电容量等举措,以及今后新能源汽车行业不断开发生产出适应极寒地区的产品,新能源汽车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