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区老人食堂作为一种重要的养老服务模式,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关于社区老人食堂能否赚钱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将结合多个实际案例,探讨社区老人食堂的盈利模式和可持续性发展路径。
社区老人食堂的背景与现状
社区老人食堂,作为老年助餐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公益性与商业性,它们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实惠的餐饮服务,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作为市场主体,它们需要实现自我造血,维持正常运营。
近年来,各地政府和社区积极探索多元化老年食堂运营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以重庆市为例,全市已建成老年助餐设施1578个,85%以上已达到盈亏平衡,这些食堂通过引进餐饮企业租赁或利用自有门面开展助餐服务,实现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经营自主的理念。
社区老人食堂的盈利模式
社区老人食堂的盈利模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化产品平衡成本
一些社区老人食堂通过引入市场化产品,如高价位的特色面食、网红菜品等,吸引年轻消费者,从而平衡老年餐的成本,桥北社区老年食堂以网红面馆引流,推出98元一碗的“满汉全席面”和82.5元一碗的“大碗英雄面”,火爆的时候一天能卖40至50碗,这类单价较高的市场化产品有效平衡了老年餐的成本。
2、多元化经营
除了传统的餐饮服务,社区老人食堂还可以开展多元化经营,如开设学堂、提供就业帮扶等,桥北社区老年食堂在1000多平方米的场地内开辟培训区域,开展小面传承培训和就业帮扶,培训收费6800元至3万元不等,贫困对象和突出贡献志愿者可免费公益培训,这种“社区食堂+学堂”模式不仅增加了收入来源,还提升了社区食堂的社会影响力。
3、政策扶持与成本控制
政府政策扶持和成本控制也是社区老人食堂盈利的重要因素,桥北社区老年食堂在华新街街道协调下,水电气从商用变为民用,降低了运营成本,社区安排志愿者在就餐高峰期维持秩序,减轻了人力成本,一些地方政府还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税费优惠等方式,支持社区老人食堂的建设和运营。
4、线上线下结合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线上线下结合成为社区老人食堂盈利的新途径,一些食堂推出线上外卖服务,吸引年轻消费者,张莉的社区食堂在抖音、美团等平台推广特色菜品,年轻人可在家点外卖,这部分盈利占社区食堂利润的60%,她还利用自己的乡村产业资源,在社区食堂开设乡村振兴城乡集市,将优质农产品卖到城里人家门口,这部分利润占比30%。
5、资源整合与规模化运营
资源整合和规模化运营也是提升社区老人食堂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重庆盛茗康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中央工厂,负责食材采购、加工、处理,并将饭菜逐级配送到中心厨房、社区食堂、家庭餐桌,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食材成本,还提高了运营效率。
社区老人食堂的盈利挑战
尽管社区老人食堂有多种盈利模式,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1、低廉餐费与运营成本
社区老人食堂的餐费通常较低,而运营成本却相对较高,食堂需要支付租金、人工、食材采购等费用,而低廉的餐费使得单一依靠销售餐食来赚取利润并不容易,一些主打老年客群的社区食堂每月做到1万元利润已属不易。
2、选址受限
社区老人食堂的选址通常受到一定限制,为了方便老年人就餐,食堂通常选址在社区内部或附近,这使得选址空间有限,租金成本较高,由于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食堂在选址时还需要考虑交通便利性、安全性等因素。
3、服务范围有限
社区老人食堂的服务范围通常局限于周边社区,难以扩大规模,这限制了食堂的盈利能力,使得一些食堂在运营初期难以实现盈利。
4、市场竞争
随着社区老人食堂数量的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些食堂为了吸引消费者,不得不降低价格或提供优质服务,这进一步压缩了盈利空间。
社区老人食堂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为了实现社区老人食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政府引导与政策支持
政府应继续发挥引导作用,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推动社区老人食堂的建设和运营,提供财政补贴、税费优惠、场地支持等,降低食堂的运营成本。
2、市场化运营与多元化经营
社区老人食堂应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营和多元化经营模式,通过引入市场化产品、开展多元化经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