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差异下的老年人生活:中国城镇老人收入远超农村三倍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基本数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揭示了老年人在经济、健康、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的现状,数据显示,中国城镇老年人的年人均收入几乎是农村老年人的三倍多,这一显著的城乡差距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思。
调查背景与概况
“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是由全国老龄委部署,经国家统计局批准,每五年开展一次的大型老年民生国情调查,前四次调查分别于2000年、2006年、2010年、2015年进行,而第五次抽样调查由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中国老龄协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于2021年共同组织开展。
第五次抽样调查对象为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不包括港澳台地区)60周岁及以上的中国公民,调查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涉及315个县(市、区)、3320个乡镇(街道)、6300个村(居)委会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个师、40个团场,调查设计样本量为12.76万,总抽样比约为0.5‰,清理后的有效样本量为12.7287万。
城乡老年人收入差异
根据《公报》显示,中国老年人的年人均收入达到32027.4元,但城乡差距显著,具体而言,2021年,城镇老年人年人均收入为47270.8元,而农村老年人年人均收入仅为14105元,城镇老年人的年人均收入几乎是农村老年人的三倍多。
从收入中位数来看,城镇老年人年人均收入中位数为28800元,农村老年人年人均收入中位数为5640元,同样显示出显著的城乡差异,这种经济上的不平衡也导致了城乡老年人在生活品质、医疗保障、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城乡老年人支出差异
除了收入差异外,城乡老年人在支出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2021年,中国老年人年人均日常生活支出为11151.0元,分城乡看,城镇老年人年人均日常生活支出为14908.5元,而农村老年人年人均日常生活支出仅为6733.9元。
在食品支出方面,中国老年人家庭月均食品支出为884.6元,分城乡看,城镇老年人家庭月均食品支出为1695.0元,农村老年人家庭月均食品支出为748.8元,这一数据进一步反映了城乡老年人在生活品质上的差异。
城乡老年人医疗保障差异
在医疗保障方面,尽管绝大多数老年人享有医疗保障,但城乡之间的差异仍然显著,城镇老年人在医疗保障方面普遍优于农村老年人,这主要体现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等方面。
《公报》显示,2020年,中国22.8%的老年人曾住过院,这些老年人个人支付的住院医药费平均为9620元,分城乡看,城镇老年人个人支付的住院医药费平均为10923.6元,而农村老年人个人支付的住院医药费平均为8377.6元,尽管农村老年人的住院费用相对较低,但考虑到他们的收入水平,这一费用仍然构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
在自费购买药品方面,2020年曾自费购买药品的老年人平均支出为2133.5元,分城乡看,城镇老年人自费购买药品支出为2326.7元,农村老年人自费购买药品支出为1906.5元,这一数据同样显示出城乡老年人在医疗保障方面的差异。
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的其他差异
除了经济和医疗保障方面的差异外,城乡老年人在居住安排、社会参与、幸福感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在居住安排上,超过一半的老年人选择与子女共住,显示了家庭在老年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相继进入老年期,中国老年人家庭平均子女数量出现明显下降,2021年,中国老年人的平均子女数为2.6个,较2010年减少了0.6个,分城乡看,城镇老年人平均子女数为2.3个,农村老年人平均子女数为2.9个,这一数据表明,农村老年人在家庭养老方面相对更有保障。
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021年,中国老年人生活在空巢家庭(包括独居家庭、仅与配偶居住家庭)的比例为59.7%,较20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