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答案
第一步:资格审查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在陕参加高考报名申请表》原件及复印件。
2、户口本。
3、身份证。
第二步:信息采集
、身份证(原件及正反面复印件)、户口本(原件及首页、户主页、考生页复印件。复印到一张纸上,纸正面复印首页、户主页,反面复印考生页)。要求:复印件字迹清晰可辨,A4纸复印。
2、其他相关材料:
(1)应届生携带《2020年陕西省回户籍所在县(区)高考报名考生学籍证明及思想品德考核表证明表》。
(2)往届生携带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2020年陕西省高考报名非在校生学籍证明及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
(3)同等学力者携带《西安市同等学力资格审查表》、《2020年陕西省高考报名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
(4)随迁子女携带《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在陕参加高考报名申请表》复印件。(资审合格后,随迁子女回学籍所在学校报名)
(5)普通中专、技校应届毕业生还须提供录取审批表。
第三步:网报缴费
时间:11月15日至11月21日
其他回答
陕西三校生可以高考哪一年开始陕西三校生可以从2019年开始参加高考。
这是因为陕西省教育厅于2018年发布了《关于全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自2019年起,全省高中毕业生必须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将作为高考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陕西三校生在2019年开始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并在2020年参加高考。而在此之前,他们只能参加学业水平测试,无法参加高考。
对于陕西三校生来说,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在高考中有更好的发挥,他们需要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取得更高的成绩,从而提高高考成绩。
因此,建议陕西三校生在备考阶段要重视学业水平考试,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同时,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和复习,制定科学的备考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
总之,陕西三校生可以从2019年开始参加高考,但要想在高考中有更好的表现,必须重视学业水平考试,注重科学备考和实践应用。
2020年高考新政策是什么样的?
陕西高考政策户籍学籍要求介绍如下:
陕西高考户籍学籍政策:户籍在陕西的考生,需要满足3年学籍和3年户籍的要求,才能在陕西参加高考。
截止高考当年,高级中等教育连续三年在陕西招生,即从第一学年开始,在陕西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注册,连续三年就读。按规定完成学业后,可获得陕西省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
陕西户籍考生一般需要满足三年学籍和三年户籍。
截至高考当年,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陕连续学籍满3年,即从第一学年开始,在陕西省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学校注册学籍并连续就读3年,按规定完成学业并可获得陕西省高级中等教育资格。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截至高考当年,高级中等教育连续三年在陕就读,即从第一学年起,在陕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注册并连续三年就读。
已按规定完成学业,取得陕西省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截至高考当年8月31日,本人常住户口应在陕西满3年。可以申请在户籍所在地的县(区)参加高考。
其他省份的学生需要满足他们在陕西省参加高考的要求。外省学生只有学籍和户籍符合要求,才能报名参加高考。一、学籍规定:根据省招办规定,自2016年起,陕西省随迁子女报名条件调整为:截至高考当年,高中阶段连续三年在陕西省就读,并取得陕西省毕业证书。
户籍规定符合省招考规定:本人及父亲或母亲常住户口在陕西满3年;本人父亲或母亲持有陕西省居住证3年以上,在陕西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年以上。
本人和父亲或母亲在陕西登记未满3年,但户籍迁入陕西省前,其父亲或母亲持有陕西省居住证并缴纳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持有居住证和取得永久居住证的时间是连续的,两次加起来3年。
新高考,新变化
新高考,新变化。除了已经公布的新高考政策,2019年下半年还将有新安排通知公布,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①为减轻考生备考压力,减少基层组考负担,确保全市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严谨和规范,进一步优化了2020年新高考等级性考试的时间安排。调整的主体内容是将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调整至与高考同期进行;保持高考英语第一次考试在3月份举行不变。市教委在下半年将出台相应的通知。
②研究论证2020年填报志愿及投档录取方案,将适时向社会公布。2019年底,市考试院还将组织全方位模拟演练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后的普通高考流程,包括招生计划的模拟分配、志愿模拟填报以及模拟录取等环节,为考生2020年填报志愿提供参考。
③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天津市在美术类、舞蹈类、戏剧与影视类专业实施市级统考基础上,2020年将再增加播音与主持专业市级统考。播音与主持专业统考大纲已经制定完成,今年6月份将面向社会公布(已公布,查看),12月份实施考试。对于2020年想要报考艺术类美术类、舞蹈类、戏剧与影视类,以及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考生,都要在2019年12月份参加相应的市级统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